
地址:孤山后山路10号
联系电话:0571-87977149
开放时间:上午8:30分至下午4:30分
人均消费:免费
交通指引:k850,7/k7,81/k81,27/k27,y9,y1,y3

中国印学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展示我国印学、篆刻艺术的专业博物馆。于1999年9月26日对外开放。
该馆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为基础,摩崖石刻、楹联碑文、印人塑像、泉池石塔遍布其中,相互协调的布局,使之成为国家级园林博物馆。全馆设有玺印厅、流派印馆、书画厅、印学厅、印材厅、印泥制作中心、社史厅、吴昌硕纪念馆等九个展馆和篆刻艺术创作室。博物馆近千件实物以完整的序列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印章和印学形成、发展的历史。
中国印学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展品,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幽雅的环境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被书法、篆刻家们所关注。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场所。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
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59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90.29平方米,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
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1913年,近代艺坛巨擘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风,东瀛名家河井荃庐、长尾雨山渡海来归,一时精英云集,入社者均为精擅篆刻、书画、鉴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截至2021年12月,西泠印社现有社员510人(含名誉社员43人),分布于中国境内近30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
创立以来,西泠印社始终以一种现代意义的社团组织形式从事古典的艺术探索,以宽松的运作理念主张艺术的多元性,延续着创社以来每年春秋两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庆典和社员不定期聚会的社团运行模式。每年以孤山社址为中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品茗清谈均无不可,在传统文化土壤日渐衰微的当代文化环境下,依然生动完好地保存着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文化形态。
除金石篆刻与书画艺术的创作研习之外,西泠印社在文物收藏与研究、编辑出版、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藉海内外社员与各界贤达之力,对各类文物遗存博采旁搜,藉资考古,位于孤山西泠桥畔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为我国惟一的印学专业博物馆,西泠印社印学图书馆则专收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之书籍,供同人鉴赏研究之用。西泠印社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与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西泠印社还着力于篆刻艺术的传承、普及与推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举办篆刻作品评展、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等大型专业赛事,近年来还举办了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海选、“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等大型国际性艺术选拔和创作、展览、研讨活动,在海内外印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西泠印社于2004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 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一步确立了西泠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时至今日,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中国印学博物馆是一座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建于1999年,是誉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的“展示窗口”,为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杭州孤山西麓、西泠桥畔,与西泠印社社址紧密相连,湖山环抱,风光秀丽,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湖山最胜处”。
中国早期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至东周时已广泛使用。玺印是凝文字书体之美和篆刻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在中国发展流行两千余年。从16世纪明代开始,印章艺术又与文人书画相结合成为其构成部分,于是出现了明清两代五百年具有革新精神的文人篆刻艺术,改变了印学发展历史的漫长进程,使其独立于东方艺术之林,成为一颗光照中外的璀璨明珠。
中国印学博物馆辟有历代玺印厅、篆刻流派厅、书画厅,以历史演变和印学发展为脉络,陈列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印章种类,其中有不少藏品为各个时期或流派的经典之作。书画厅不定期举办各种与印学相关的艺术品展览,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向世人展现独特高雅的中国印学文化。
馆藏
汉代官印
古代玺印发展至西汉,社会应用更加广泛,各种形式已臻完备,玺印发展进入繁盛时期。官印品秩在印章的材质、钮式、绶色、印文等方面得到体现。这一时期的印章,布局均衡匀满、文字结构方整,端庄雄健、浑厚典雅成为汉印主流审美。两汉间,王莽改制建立“新”朝,变革汉法,改用五字、六字、七字、九字印文,结构匀满、书体工整、笔画圆润。刘秀建立东汉后,恢复西汉官制,初期承西汉法,中后期较之前稍显随意,渐呈疏放。
魏晋颁少数民族印
在中国古代多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冲突中,印章被认为是中原王朝政治地位标志,与周边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凭证。魏晋时期中央政权颁赐边远民族的印章,涉及匈奴、乌桓、鲜卑、羌、氐等,这些官印是研究当时中央政权与各族关系的重要资料,也是官印体系中独特的组成部分。
战国玺印
中国古代玺印萌芽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玺印社会应用日渐广泛,玺印制作进入繁盛时期,不同地域呈现的形制、文字、风格的多样化,使之成为中国印章艺术的灿烂篇章。战国玺印文字欹侧恣放,布局疏密错综、形式纷繁多样,形成了印章审美的多样性,其中蕴含的丰富形式和技法语言呈现了时代审美和发展方向。
上一篇:杭州博物馆
下一篇: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
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杭州宋城 - 市井百态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杭州宋城是一个穿越古今、颠覆想象的景区,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1亿游客。景区内东街、西街、北街、市井街、虹桥、风花巷街衢纵横,一派繁华的宋韵景象,国......
西湖莼菜
莼菜有水葵、露葵、马蹄药、雉尾药、水莲叶等别名,颜色碧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珍贵的水生菜,其形看似小小圆圆,大约和1元硬币差不多,滑滑嫩嫩。是西期著名......
黄公望隐居地
黄公望隐居地由黄公望风情小镇、黄公望纪念馆、黄公望结庐处和亚热带植物园等组成,深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黄公望隐居地正利用黄公望森林公园天然资源优势,挖掘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深刻文化内...
杭州植物园风景美图
杭州植物园位于西湖西北,设有经济植物、观赏植物、树木、山水园林等九个展览区和四个实验区。......
杭州历史沿革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文化约有8000年的历史。杭州曾先后命名为“禹杭”、“余杭”、“钱唐”、“钱塘”、“临安......
浙江大学西迁建德办学旧址
浙江大学西迁建德办学旧址位于建德市梅城镇,该建筑为浙大西迁时期竺可桢校长居住和办公场所。2018年6月,梅城镇启动浙大西迁建德办学旧址修缮工程,修缮后联合浙江大学,......
品味地道杭州味道
杭帮菜隶属中国八大菜系的浙菜,以“清爽别致”闻名,尤其注重一个“鲜”字。由于生活在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杭城人口味偏清淡。因此,杭帮菜更注重选料时鲜、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烹......
三评西湖十景《湖滨晴雨》
湖滨晴雨是三评西湖十景之四,位于杭州,全天开放,是国家级AAAA风景区,著名景点包括风波亭,马可波罗纪念像,李泌引水纪念标等,在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览西湖的三面云......
霉干菜
霉干菜是浙江省绍兴市夹灶乡的传统名菜。夹灶原属绍兴县,故历来以“绍兴霉干菜”为名。此产品由大叶芥加工而成,色泽乌黑,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是一种常年食用的大众化食......
盖叫天墓
1971年1月15日盖叫天因受迫害在杭州含恨逝世。其墓址坐落于丁家山麓,西山路边。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盖叫天墓,并将盖叫天的骨灰移葬此处。2003年对墓进行了修缮,并对周边......